1966年,粮棉双高产
- 回眸—— 1966年,常熟副县长解奋五、浒浦公社党委书记出席全国第五次棉花工作会议。会上,周恩来总理把常熟县的代表请上主席台并询问常熟1965年粮棉生产情况后高兴地向大会代表说:如果全国每个县都像常熟县那样,粮食就吃不完,棉花就用不完。号召全国各地象常熟一样努力夺取粮棉双高产。请听常广记者李啸的回顾报道: 1965年,常熟县19.97万亩棉田,平均皮棉单产69.7公斤,居全国第二位;粮食单产403.5公斤,居全国高产行列,实现了粮食棉花双高产。在1966年召开的全国第五次棉花工作会议上,常熟粮食棉花双高产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评价,在当时激起了强烈反响。时任常熟县农业局局长陈平:[录音出:回来传达了精神,说周总理表扬了常熟。我就觉得要把粮食、棉花搞的更好。当时全国来参观的人很多。录音止] 1966年2月常熟县三届二次党代表会议召开。会议通过了三五计划期间农业生产的规划,确定1966年的生产任务,提出东学嘉定、西学无锡,南学慈溪,北学启东,稻、麦、棉突破‘三关’, 争取农副业全面丰收的口号。陈平[录音出:当时主要是靠管理和科学技术。先搞点,搞得好就开会推广。以点带面。以科学来指导。水稻就是要小枝、方形、密植。三麦就是要薄片、深翻。省里农业专家也经常到常熟来的。当时常熟农业上是做了一些贡献的。录音止] 陈平告诉记者,依靠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水平,1966年中央确定的农业耕效为水稻亩产800斤,棉花亩产100斤,而常熟的水稻亩产可以达到1000斤,棉花亩产150斤,大幅超过了当时的农业耕效。 (2009-9-19《常广晚新闻》播出)(如需转载请获得授权,并注明来自《常广新闻》)
作者:李啸